圖 | 前國足隊長/江蘇隊長·吳曦
你們好,我是歪歪
在開始前,插一段話
最近老刷到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論,也看到了一些大媒體,有影響力的媒體發一些對比兩個球員,捧一踩一類似的視頻....我不敢想象,這種引導人們去網暴一個人的新聞背后,是怎樣的媒體工作者,是安的怎樣的心!
不說了,如果您是一個比較客觀正直的人,請繼續看下去,如果您通過蘇超了解到足球,想進一步了解,您也看下去,如果您確實對某些人有不滿,或者單純想發泄,那不要讓我的文章玷污了您的眼睛,請移步別的視頻平臺,那里有大把大把和您有相同志向的人。
步入正軌,2022年2月1日足球日報,國足1比3負于越南的那場比賽,成了不少人眼中國足滑落谷底的象征。
而比賽第9分鐘,吳曦低頭“躲球”的一幕,被惡意剪輯、反復傳播,成了他身上再也甩不掉的黑點。
對比之下,2025年蘇超聯賽中鎮江球員黃瑋鴻用臉擋球的一幕,被某媒體高調發布,制造出一種廉價卻有效的對立感:
業余球員都能用臉擋球,國家隊隊長卻“躲球”?
一個暗諷,輕松把一位職業生涯拼過命的老將推到輿論的恥辱柱上。
但真相是,吳曦那一刻的低頭動作,并不是畏懼,更不是“背叛國家隊的懦夫本能”。
從生理反應、站位判斷到整體戰術背景,再到他曾經血染球場、鼻骨折斷的過往經歷,沒有哪個角度能證明他是個“怕死的人”。
相反,這種斷章取義的視頻,只能說明一件事:
很多人根本不懂足球,卻極度熱衷于罵球員。
01|一個用血拼來的隊長
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吳曦的“前科”。
2017年3月,中國對陣伊朗,吳曦飛身封堵對手射門,被撞斷鼻梁。
當場血流不止,被擔架抬下。
后來接受采訪,他一句“我得為這支隊出力”讓無數球迷動容。
2020年,他帶領江蘇蘇寧獲得中超冠軍,這是江蘇足球歷史上唯一的一座頂級聯賽冠軍獎杯。
他是那支球隊的絕對中場核心,一整個賽季攻防兩端拼滿,每場跑動超過11公里,一口氣帶隊登頂——
這是江蘇足球史上真正的巔峰時刻。
他也是中國足球歷史上極少數“百場國腳”之一,國家隊出場數超過100場。如果這不算“為國爭光”,那還有誰?
2025年,他36歲,職業生涯已進入尾聲。
但他依然在申花場上場均搶斷3.2次,傳球成功率89%,助攻全隊第一。在足協杯申城德比中,他獨造三球,成為場上唯一統治比賽的中場。
對比那些靠名氣混日子的外援中場,這位中國老將依舊不輸。
一個為國家隊拼斷鼻骨、為江蘇奪冠、36歲還能傳出致命直塞的球員,卻因為三年前一個“動作”,被人連尊重都不肯給。
這不是“審判”,這是處決。
圖 | 蘇寧奪冠
02|蘇超不是審判職業足球的刀
我們不否認蘇超的火爆。
它的創意、活力、草根性,確實點燃了城市對足球的熱情,也讓無數人重新對“踢球”這件事有了參與感。
但蘇超的價值不是“打壓職業”。
你可以夸他,但當你拿黃瑋鴻擋球的視頻去羞辱吳曦,那就不再是足球熱愛者,而是足球破壞者。
事實上,蘇超的球員大多為業余或半職業身份,白天上班,晚上訓練。
拼盡全力擋球沒錯,但他們從未站在亞洲杯、世界杯預選賽那樣的壓力場上。
他們不需要在幾億人盯著的直播下為一場輸球承擔全國怒火,更不會承受“國家榮譽感的崩塌”這種高強度情緒癥。
吳曦是“職業球員”,承擔的是輿論和成績的雙重重量。
他輸一場球,全網開罵;蘇超某隊員即便低級失誤,也只是網絡熱梗。
這不是誰不努力,而是天平根本就不公平。
別說什么“人家業余球員都敢用臉擋球”,你確定你敢在12強賽對越南的禁區里,被時速百公里的球擊臉?
最近,社交平臺上流行一種聲音:
“讓蘇超代表國家隊出征” “國足不如蘇超球隊”。
狹隘、極端、淺薄
這種思維最大的危險在于,它把足球簡化成了“用命堆的勇氣表演”,完全忽視了系統性訓練、技戰術理解、身體狀態控制這些職業核心。
更可怕的是,它鼓勵了一種發泄方式——只要你不拼命撲球,就配不上這支隊。
吳曦躲了個球,就成了恥辱;他過去為國家拼得遍體鱗傷,在這些人眼中卻一文不值。
這種單一的、暴力的審判,不只毀掉吳曦,也毀掉了我們對中國足球的最后一點理性。
就像足球評論員董路說的那樣,吳曦“躲球”或許是判斷失誤,是反應遲鈍,但你不能因為這一幕否定他為中國足球流的血和汗。
圖 | 現象級“蘇超”
03|蘇超點燃熱情,國足承載責任
蘇超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現象級賽事
這是好事,是中國足球需要的熱土。
但它不該被拔高成革命旗幟,更不該淪為打壓國家隊的工具。
蘇超有其獨特魅力:親民票價、文旅聯動等等等等。
但競技水平畢竟有限,不論是球員儲備、戰術訓練、對抗節奏還是身體素質
它和中超、國家隊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。
而國足呢?
它的戰績當然不讓人滿意,但它背負的是亞洲賽場的成敗,是國家層面形象的輸出,是一群人拼命掙扎的戰場。
別把自己的娛樂需要,強加成他人的職業羞辱。
吳曦的存在,本身就是對“怕死論”的反駁
有人說:吳曦36歲了,還在混時間。那就來看看他最近的表現:
足協杯德比3次助攻,全場跑動11公里;場均搶斷3.2次,列中場第一;傳球成功率89%,助攻數全隊第一;可勝任右后衛、后腰、前腰三位置,是申花的戰術拼圖。
這是老將燃盡的證明。
他的身體沒年輕時快了,但大腦更清楚,腳下更精準,他對節奏的拿捏,對位置的理解,是中國足球的稀缺資源。
更重要的是,他還能堅持。
他不欠國家隊一句話,也沒有理由再為一次“失誤”道歉。
他早就用傷疤、冠軍和百場數據證明過自己。
如果吳曦都不配被尊重,那中國足球這個詞,干脆別用了。
足球,是用來理解的,不是用來羞辱的
“我們不奢求每場勝利,但至少要看到戰士般的斗志。”
吳曦是那個戰士。他不是完美的球員,但他是一個完整的人。
他的職業精神、自律態度、戰術價值都不是一段視頻可以抹去的。
也許他最終會被淡忘,但不是因為“躲球”,而是因為這屆中國球迷,選擇只記得諷刺和表情包。
諷刺可以是情緒表達,惡意卻不是。
足球不是圍毆,足球是我們共同的語言。
是我們能在泥地里奔跑,也能在國家隊唱國歌的原因。
別再羞辱吳曦了。因為你們根本不配。
圖 | 我們有最好的球迷和最多的球盲
關注我,猛猛吐槽